《花鼓戲》來自 C.Y. Lee (黎錦揚) 的同名小說,由 Oscar Hammerstein II 和 Joseph Fields 改寫成音樂劇,作曲 Richard Rodgers,作詞 Oscar Hammerstein II。該劇於1958年12月1日在紐約的聖詹姆士劇場(St. James Theatre)開演,在紐約百老匯連演六百場不衰,後來又在1960 年3月24日於倫敦的宮殿劇場(Palace Theatre)。在1961年,又由環球銀幕公司拍成電影,其中,扮演琳達的就是著名華裔演員關南施 (Nancy Kwan)。 2002 年,在前《亞裔雜誌》(A Magzine)發行人楊致和成立的Factor 公司的精心策劃下,《花鼓戲》在九月下旬重登紐約百老匯劇場的維珍尼亞劇院(Virginia Theatre)。這一次的劇本由東尼獎得獎劇作家黃哲倫創新改寫,也首次採用全部亞裔的演員陣容,包括扮演《西貢小姐》揚名的菲律賓演員 Lea Salonga 擔任女主角,和曾在音樂劇《國王與我》(The King and I) 中擔任主演的菲律賓籍演員 Jose Liana 扮演王大。該劇於2003年3月16日停止,但是已經有傳說要在北美開展巡迴演出。新劇的劇情和舊版略有不同,但是歌曲仍採用舊版。在下面的介紹是舊版的劇情。 雖然並不能算是 Rodgers 和 Hammerstein 合作的最成功的例子,《花鼓戲》的成就其實是不可忽視的。《花鼓戲》可是說是音樂喜劇的先驅,在當時題材嚴肅的音樂劇中獨樹一幟。而且,它也是屈指可數以中國人的生活為題材的音樂劇。 《花鼓戲》的故事取材於舊金山(San Francisco)唐人街上的中國人。故事圍繞著唐人街裡幾代人的矛盾和代溝展開。在老一代人固執地堅持中國習俗的同時,在唐人街上長大的年輕人卻更認同美國人的思考方式和生活方式。不過,按照喜劇的傳統,大團圓的結尾必不可少,主人公也與心上人終成眷屬。 既然是屈指可數的以中國人為題材的音樂劇,在這裡就不能不多聊一下這部小說以及它的作者黎錦揚。 黎錦揚生於湖南,是著名語言學家黎錦熙三兄弟之一。他移民美國,在四十年代寫出了《花鼓戲》(Flower Drum Song,也譯做“花鼓歌”或“花鼓曲”)。他是繼林語堂之後第二個用英文寫書的華裔作家。他的最有名的作品無疑就是這部《花鼓戲》,他也在《紐約客》(New Yorker) 雜誌上發表短篇小說,多數描寫 二戰末期滇緬一帶的風情,後來合成一集,叫《天之一角》。但是他也曾杜撰過一部名為《天讎》的反共小說,據說“其中一章描寫王光美被斗的慘狀,歷歷在目,著不覺渾身汗毛倒豎”,但是,其中的捕風捉影,刻意渲染的成分過多,只能算是政治工具,不能叫做文學。《花鼓戲》如何,本人不曾有幸讀過原著,拍成音樂劇後的故事想來是給改得面目全非,也不能作憑據,所以還得請讀過小說的看官聊一聊看法了。 本片曾獲第34屆學院獎藝術指導(彩色)、攝影(彩色)、服裝設計(彩色)、編曲(音樂劇類)、錄音5項提名。
導演:
更新:
2024-07-16
備註:
更新HD
豆瓣:花鼓歌